當雷人雷語迭出的體制內專家學者不再被社會信任之後,中國似乎才明白智庫的重要性。一個渴望前進的政府需要靠譜的見解來支撐自己的決策。組建高級別的嫡系智庫,是題中應有之意。但中國智庫存在的癥結不是一兩個炫目的動作就能解開的。
據第四期《瞭望》雜誌披露,中國數以千計的諮詢機構資金困難,大量外資湧入智庫運行體系,境外勢力對中國政策與法律的操縱有恃無恐。第八期《鳳凰週刊》對此提出了中肯的建議:一是逐步放開社團組織法,給予各種智庫以明確的法律地位;二是開放公共資訊,減少政治性壓力對專業研究的影響。
有16年諮詢歷史的安邦集團,八年前曾在第一時間預測了911事件對全球經濟的損害,三年前率先開展了對中國利益集團問題的研究,去年提出了「本輪通膨的根本原因是『失控的城鎮化'」的論斷,今年則準確預測了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的結局。該集團研究總監賀軍先生指出目下民間智庫的窘況:由於政府對政策制定和戰略決策擁有絕對的權力,形成了一個封閉的運行體系;御用機構的研究因爲缺乏獨立性而不具備前瞻性;受制於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約束,民間諮詢機構在獲得課題和資源方面往往受到歧視,生計考慮使得他們常常難以專注於公共政策研究,自然也就難以產生巨大的影響力(見安邦集團今年四月編印的《政策思維》一書序言)。
您已閱讀17%(534字),剩餘83%(268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