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市場從來沒有遭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這是上海車展媒體日第一天(20日)晚上,興奮工作了一天的記者朋友終於坐下一起喫飯時,我突然聽到的一句絕妙的評論。事實上,早在車展揭幕之前的兩三週時間,就不斷聽到來自海外的諸如「世界唯一的健康汽車市場」、「上海車展將超越日內瓦、東京等成爲今年全球最大的車展」等等不無溢美的評論。憑心而論,在全球車市一派不景氣的愁風慘雨之下,中國車市的表現確實讓許多國際同行羨慕,尤其是年初中國車市的銷量居然超越了美國而居世界之首,更加讓眼下的上海車展倍受大家的重視——既然全球之大隻有在中國能夠比較容易地把車賣掉,那麼所有的車廠都會蜂擁而來推銷自己的車,但是如此多的競爭對手同時發力,中國車市恐怕會成爲國際汽車業共同的戰場,類似旱季的非洲草原上最後一片水塘,所有幸存的強者無論是肉食的獅子、鱷魚,還是素食的羚羊、斑馬都聚攏在它周圍,爲生存展開了一場終極的競爭。
且看奧迪首發的Q7、賓士力推的B級車、凱迪拉克「低價」上市凱雷德Hybrid、發佈全新四門GT車Panamera……所有這些在金融危機之下越來越難賣的昂貴「油老虎」扎堆上海車展,顯示出它們對於中國車市持續興旺下去的共同期待。有業內人士甚至暗地爆料,那些以「合理」定價進入中國車市的新車,本來就面臨著銷售量不足的危險,不借助於「唯一可以有業務成長潛力的」中國市場的推廣,恐怕連汽車生產線都要停掉了。問題是,當所有人都開始將希望寄託在中國市場上的時候,這個市場還能夠承載如此多、如此沉重的託付嗎?
從今年上海車展的情況來看,目前在中國車市上佔有領先之利的德國大眾日本本田與豐田以及美國通用等還是保持著比較從容的心態,以有條不紊的方式推進著自己既定的戰略部署。尤其是大眾與奧迪的董事會多名高層集體來華,表現出對於中國市場特別的倚重——在通用不可避免地衰落下去,豐田在世界各地尤其是歐洲與中國發展勢頭不錯的背景下,大眾想爭奪「國際汽車業」的「第一把交椅」,看來中國已經成爲通往勝利之門必須經過的「關隘」,只有擴大而不是像前幾年那樣逐步萎縮自己的「地盤」纔有成功的希望。相對來說,最爲微妙的是通用,儘管美國母公司沉痾纏身,但中國市場還是表現不錯,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通用在全球如南美、歐洲等地的境遇,如何繼續鼓勵消費者的信心,成爲正常市場開拓以外的最新任務,至少在上海車展上他們的表現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