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如履薄冰。到本週爲止,全球股市已連續6周反彈,累計上漲24%。問題是,週一的過度調整是否標誌着更大幅度的下跌。畢竟,在上世紀90年代的日本和30年代的美國,熊市反彈的平均幅度爲30%或更多。而週二公佈的英國3月份零售價格自1960年以來首次下跌提醒我們,經濟運行中仍然潛伏著通縮苗頭。
兩個月前,當反彈開始時,尚未有跡象表明全球經濟即將見底。自那以後,20國集團(G20)峯會開幕謝幕,英國發布了銀行紓困方案細節,銀行間貸款利率下降,一些銀行甚至公佈了不錯的業績。商業信心調查結果也有所改善,德國的ZEW指數達到了兩年來的最高水準。至於實體經濟方面,年初之際,銷售的下降速度快於製造商減產的速度,導致了大量未售商品的積壓。但最近,這些庫存已經減少,表明產量可能最終也會上升。
這是鼓舞人心的,但它忽視了幾個因素。商品銷售如今下滑的速度和曾經的產出下降一樣快。事實上,美國和日本的存貨銷售比仍處於或接近創紀錄的高點。人們期待的需求增加也許最終只是假象。另一個問題是,好於預期的銀行業績主要是由於減記規模小於預期;壞賬率上升的慢慢折磨纔剛剛開始。
您已閱讀67%(472字),剩餘33%(23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