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

Lex專欄:英國是歐洲病夫?

本週三,英國財政大臣將呈交深陷入經濟危機中的英國財政預算。在摘掉「歐洲病夫」這頂帽子30年之後,英國再次成爲這一頭銜的有力爭奪者。

阿里斯代爾•達林(Alistair Darling)將於本週三呈交的預算案將揭示英國的真實狀態——在成功摘掉「歐洲病夫」這頂帽子30年之後,英國再次成爲這一頭銜的有力爭奪者之一。誠然,歐元區有些經濟體也好不到哪兒去。例如,英國財政大臣大概不會願意與愛爾蘭、希臘和西班牙的同行交換位置。而歐元區之外,中東歐的一些經濟體已陷入真正的危機。不過,1979年之後英國經濟復興在歐洲大陸激起的近乎敬畏的尊重,如今又變回到某種類似於憐憫的心態。

僅僅5個月前,達林在先期預算報告中預測,英國2009至2010年度國內生產毛額(GDP)將萎縮0.75%至1.25%,而2010至2011年度將成長1.5%至2%。這是英國政府拒絕收回已經「打破了盛衰輪替」的自負聲明,拒絕承認英國受全球銀行業危機衝擊特別嚴重的自欺欺人之舉。目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經合組織(OECD)和英國央行(BoE)均預測今年英國經濟將萎縮3%至4%。而達林承諾下半年將出現的成長可能性很小,儘管一些跡象表明經濟衰退的速度可能已開始放緩。

由於在盛世未能未雨綢繆,英國財政部將面臨自1963年有參照數據以來最嚴重的赤字。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認爲,2009至2010年度公共淨借貸將相當於GDP的10.3%,2010至2011年度將佔到9.6%。而達林去年11月份預測的數字分別爲8%和6.8%。考慮到曾經的稅收大戶金融服務部門必然出現的利潤結構性下降——據普華永道(PwC)稱,該部門貢獻了英國2007年稅收總額的14%,企業增值稅的27.5%——這位財政大臣必須爲英國公共財政勾勒出一幅令人信服的前景。否則,他就是在做無用功。

您已閱讀95%(707字),剩餘5%(4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