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滙豐股價大落大起

滙豐銀行在港上市股票週一暴跌24%,第二天又大漲14%

滙豐銀行(HSBC) 股票週一暴跌24%,第二天又大漲14%。對全球範圍內投資於金融類股票的投資者而言,這種劇烈的波動幾乎已成爲平常的事情。但對於香港本地居民而言,這家傳統上在當地具有特殊地位的銀行的財富縮水,更令人痛苦而不堪面對。

滙豐之前採用非常好的老派名稱——香港上海滙豐銀行(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但後來改成平淡的跨國公司首字母縮寫HSBC。該行於1993年將全球總部搬到倫敦。

但滙豐在自稱「全球本土銀行」(該行的行銷活動喜歡這樣宣傳)很久之前,就已經是香港的「本土銀行」。許多人頑固地將其稱爲「香港銀行」。更通俗地說,鑑於其作爲股指——香港恆生指數第二大成份股(按市值計)的權重,滙豐被稱爲「大象」。從更爲現實的意義上說,許多本地居民把他們一部分退休積蓄拿出來投資於這個股票。

您已閱讀40%(374字),剩餘60%(57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