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Goldman Sachs)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邁克爾•布詹南(Michael Buchanan)表示,1月份中國從其它亞洲國家的進口急劇下滑,表明中國消費者尚未取代美歐消費者。相反,他表示,亞洲很多區內貿易仍「散發出濃重的供應鏈味道」,即向其它地區提供出口。
1月份,臺灣和南韓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分別較上年同期下降50%和33%。南韓3月2日的數據顯示,2月份出口同比下降17.1%,降幅小於1月份。在2月份頭20天,南韓對日本的出口下降了19.4%,對美國和歐盟的出口分別下降2.5%和5.7%,但對中國大陸的出口成長了3.3%。
由於西方消費者需求疲弱,亞洲多數出口型企業都採取了裁員減產措施,因此,預計至少直到第二季度,還將有更多壞訊息接踵而至。政府的刺激計劃主要側重於基礎設施開支,只能逐步地幫助亞洲經濟復甦,而無法一夕奏效。
您已閱讀31%(366字),剩餘69%(80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