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創新對西方不構成威脅

FT專欄作家約翰•凱:商業和經濟上的成功,不僅依賴於技術質量,而且依賴於技術與客戶需求的匹配。因此,中國和印度逐漸成長的技術能力爲美國和歐洲企業創造了更多的商機,而不是威脅。

Easyjet是一家創新公司嗎?它和瑞安航空(Ryanair)一起,改變了歐洲航空市場。但這家公司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其它公司做過了,整個產品和流程都與西南航空(South West Airlines)在美國率先採用的做法相似。

本文無意爭論什麼是創新的正確定義。重要的是,人們在交談時,明白彼此在說什麼。創新廣義和狹義定義之間的頻繁轉換常常不爲人注意,但卻可能產生嚴重的誤導。關於創新在建立業務競爭優勢中的重要性的抽象原則,被轉化成爲資助研發和推廣特定種類的科學教育等具體政策。

在阿馬爾•拜德(Amar Bhidé)最近的一本重要著作《冒險性經濟》(The Venturesome Economy)中,這種政策被描述爲「技術民族主義」。技術民族主義源於這樣的信念:經濟成長依賴於高科技,而只有高科技是我們自己的,我們才能充分獲益。技術民族主義在歐洲和在美國一樣常見,歐洲相信自己正在落後,美國則擔心被超越。人們擔心,中國大量的工科畢業生威脅到西方的經濟繁榮,這種擔心不僅言過其實,而且甚至可能與事實相反。

您已閱讀39%(450字),剩餘61%(70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凱

約翰•凱(John Kay)從1995年開始爲英國《金融時報》撰寫經濟和商業的專欄。他曾經任教於倫敦商學院和牛津大學。目前他在倫敦經濟學院擔任訪問學者。他有著非常輝煌的從商經歷,曾經創辦和壯大了一家諮詢公司,然後將其轉售。約翰•凱著述甚豐,其中包括《企業成功的基礎》(Foundations of Corporate Success, 1993)、《市場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Markets, 2003)和近期的《金融投資指南》(The Long and the Short of It: finance and investment for normally intelligent people who are not in the industry)。

FT商學院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