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豪賭

巴菲特投資370億美元,建倉標準普爾500等股票指數期權,押注從2019年開始的15年至20年,股指不會跌破合約簽訂時的水準。這令其公司的信貸保護成本升至與花旗一樣高的水準。這是個明智的選擇麼?

這些賣出期權只有當合約到期時才能行權,因此到期之前發生的災難性事件不會導致惡果,而波克夏公司永遠不需要提供保證金。這一期限之長,讓巴菲特在提升其45億美元保費的時間價值之際,不太可能被迫行權。波克夏公司的信貸違約互換(CDS)價格的飆升,可能與這些期權合約有關,因爲沒有抵押的對手方可能會被迫購買這些合約,以彌補對手風險。

儘管如此,決定一切的還是時機。鑑於目前較高的隱含波動性,這些賣出期權本將獲得更高收益,同時由於市場估值起點較低,行權的幾率也更小。Crestmont Research指出,自1900年以來,共有10個不同的15年期,期間標準普爾500指數在期末出現下滑。但其中有6個發生在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之後,有3個賣出期權的行權價格低於合同溢價的未來價值。

巴菲特明智地用短期波動性換來了長期回報,但他成功的幾率受到估值起點高和未來出現通縮可能性的影響。他不大可能輸,但在這種情況下,他表現地更像是一個優秀的保險精算師,而非偉大的價值投資者。

您已閱讀91%(439字),剩餘9%(4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