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報導的殺傷力在哪裏?第一是虛假廣告。在百度的醫藥相關搜索結果裏,一些無證照公司因爲向百度支付了高昂的「競價」費用排名靠前,更容易得到網路用戶的注意和點擊。比如一家可疑的性病醫院,爲每次點擊付出了超過16元的廣告費,在相關搜索結果中排名第五。第二是操縱資訊。一些百度廣告客戶可以得到「消除負面新聞」的服務,而另一些非百度客戶則可能遭到從百度的搜索結果中「消失」的待遇。
然而,對於下注「中國特色」的買家,眼下百度似乎提供了一個難得的買進時機。目前百度佔有中國搜索引擎市場超過60%的份額——三倍於最接近的對手Google。不單如此,百度保持著令人目眩的成長速度。2006年和2007年,百度的銷售收入成長速度均超過100%;而2008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百度當季總收入比去年同期成長了85%,營業利潤成長則高達119%。海外資本市場一直對百度青睞有加——在從去年8月末到今年11月初一年多的時間裏,百度的股價都高居每股200美元之上。「CCTV門」引發百度股價大跌後,一位隨即買進的對沖基金人士認爲這是2008年的「年度機遇」。理由首先在於,不同於之前透過中移動發送垃圾簡訊遭到央視批評的分衆傳媒,百度擁有對平臺的絕對控制力。更現實主義的判斷在於,由於網路的複雜性和中國的法制及監管缺陷,央視激起的公憤將是短暫的,而百度的繁榮顯然會更長久。事實上,在上述分析師會議上,百度管理層宣稱公司的所有業務在中國完全合法,因爲「現行法規並不要求登廣告者持有任何牌照」。
那麼百度的繁榮會有多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