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會拋售中國銀行股麼?

外資持有價值近400億美元的中國銀行股,爲期3年的禁售期即將陸續到期。他們或許有充足的理由撤退。但只要留下,就意味著希望。

儘管股價只有大約一年前峯值水準的一半,但人們認爲它們距觸底仍有一定距離。中國經濟成長減速將帶來貸款增速放緩和資產質量惡化。上個月的降息僅影響到貸款利率,因而導致淨息差減少。即使像最近一次那樣,存貸款利率均被下調,也會影響政府債券收益率,進而影響銀行的資金收益。相應地,中國儲戶將更多資金轉向收益率更高的定期存款,再次增加了融資成本。

同時,中國自己也對外資進入金融領域愈加感到不安。隨著平安(Ping An)持有5%股權的歐洲保險公司富通(Fortis)部分國有化和廉價急售,中國政府對合資企業中的外方合作伙伴進行了嚴密監視。最終,外國投資者留下來的理由只有一個:進入有一天會成爲全球最大經濟體的前景。當然,頗有一些「戰略」合作伙伴提供了資本和技術,卻沒得到什麼回報,但希望長在。隨著博弈的繼續進行,這次或許能取得不錯的結果。在中國國內金融業陷入更困難的時期撤離,決不會在中國贏得朋友。

您已閱讀91%(392字),剩餘9%(4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