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學良

大震能否推進「良治」?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丁學良:如果中國政府能把四川地震中展現的中國公民社會的偉大潛力當作寶貴資產,推動行政管理體制的改良、促進國家與社會之間的良性互動,那麼,中國在「良治」方面就會邁出一大步。

良好的治理簡稱「良治」(good governance),是指決策的過程及其貫徹實施的結果,均體現出公正的、有效的、可以客觀檢驗的一系列標準,因此它既是一種狀態,也是一個過程。良治是十多年來國際社會對發展中國家最爲重視的領域之一:若治理不良,一個社會自己的潛在條件和國際社會對它的援助,會被大量浪費乃至糟蹋掉,產生不了應有的綜合性正面社會效果。

爲什麼這個話題在今天尤顯重要?因爲任何體系的改良、治理的進步,總是和大的經驗教訓相伴生。這次四川大地震,中國無論是其政府還是民間社會,救援的方式及效果,總體上來講,都贏得了海內外很高的讚譽。

中國在這次之所以贏得很多的讚揚,是因爲國際社會有三個重要的參照系,來辨識中國的進步。三個參照系中,兩個發生在中國,一個在中國的旁邊。

您已閱讀7%(333字),剩餘93%(428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