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歐美銀行積極海外投資、希望從新興市場成長中分得一杯羹的時候,它們的關注對象也在忙著把資金輸送回價格低廉的發達市場。
最近的一個例子是中國平安保險(Ping An Insurance)。平安保險位於繁榮的邊境城市深圳,17%的股份由滙豐銀行(HSBC)持有,它將以18億歐元收購富通銀行(Fortis) 4.2%的股份。今年迄今爲止,這家荷蘭-比利時金融服務公司的股價下跌了33%,而平安保險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則幾乎翻了一番,算數加總的結果看起來不錯。平安保險平均每股支付19.05歐元,相當於今年收益的7倍、賬面價值的兩倍。即便在週四股價上漲5.2%之前,平安保險的本益比已是今年預期收益的34倍,賬面價值的12倍。不過還不只這些。平安保險有一筆強勢貨幣投資(如今說起來可不只是美元資產),7.7%的殖利率,以及一些得到全球認可的專業資質。
富通銀行一定也有點自鳴得意。在競購荷蘭銀行(ABN Amro)時被富通銀行及其財團擊敗的巴克萊銀行(Barclays),把財力雄厚的中國投資者引入了董事會,以加大融資火力。會讓富通銀行感到安心的是,它知道,如果情況變糟,它的董事會也有一個具有同樣實力的股東。然而,交易雙方似乎都沒有期待得到多少戰略上的好處。不過也不要緊。富通已經持有中國太平人壽(Taiping Life)(保險公司)和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的股份,而平安保險也跟滙豐銀行搭上了關係。因此,如果說這樁交易實質上是一種投資組合,它也有些大膽。中國的實體在離岸投資數額上受到限制。平安保險在富通銀行交易中獲得了額外的配額,不過,就算把這個因素考慮在內,它也把所有海外投資組合超過三分之一的部分僅與一家公司聯繫在了一起。保險公司的投資主管一般肯定更希望再多樣化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