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收購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所有

渣打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萊昂斯:中國擁有3000億美元戰略投資基金。要使西方接受中國企業自由進行海外收購,那麼,中國也應該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

國家資本主義和資源民族主義將成爲我們這個時代的兩個主要經濟問題。在亞洲、俄羅斯和中東地區,各國政府似乎都將運用它們的外匯儲備和儲蓄收購海外資產。

運用官方儲蓄的概念並非新生之物。在第一次石油繁榮後,科威特便成立了科威特投資局(Kuwaiti Investment Office);而在上世紀80年代初,新加坡也成立了政府投資有限公司(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oration),並且已經找到了一項成功的投資策略。

過去與現在的區別在於,尋求這一戰略的國家數量大幅增加,它們可以利用的資金規模非常龐大,收購目標也更加具有爭議。中國2000億至3000億美元的戰略投資基金就是最新的例證;該基金對美國私人股本集團黑石(Blackstone)的30億美元投資,突顯出其可能造成的緊張局勢。

您已閱讀22%(365字),剩餘78%(133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