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輯

圖輯:奧斯卡獎大結局

本屆奧斯卡的兩大獲獎熱門《阿凡達》和《拆彈部隊》是兩部截然不同的影片。而兩部片子的導演曾經是夫妻,也爲頒獎典禮增添了很多看點。最終,畢格羅成了大贏家,抱走分量最重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並開創了女性獲此獎項的先河。

卡梅隆和《阿凡達》都被認爲是奧斯卡獎的最大熱門,在《阿凡達》熱映期間,英國《金融時報》也將其評爲當週的新聞人物

在奧斯卡獎揭曉之前,風向卻有所改變,評委紛紛倒戈,表示更喜歡凱瑟琳-畢格羅(Kathryn Bigelow)的《拆彈部隊》(The Hurt Locker)。英國《金融時報》在奧斯卡頒獎這一期週末版中,也將畢格羅評爲新聞人物

由畢格羅執導的《拆彈部隊》獲最佳影片

畢格羅同時還獲得最佳導演獎項,成爲第一位獲此獎項的女性,她的前夫,執導《阿凡達》的卡梅隆被「雙殺」

桑德拉-布洛克(Sandra Bullock)憑藉《溫情橄欖球》(The Blind Side)獲得最佳女演員

最佳男演員是傑夫-布里奇斯(Jeff Bridges),他在《狂野的心》(Crazy Heart)中有上佳表演。

莫尼克(Mo'Nique)獲得最佳女配角,她在《珍愛》(Precious)中扮演了一位脾氣暴躁的母親。

克里斯托弗-瓦爾茨(Christoph Waltz)憑藉《雜牌軍》(Inglourious Basterds)中的表演獲得最佳男配角

最佳攝影歸屬《阿凡達》,Mauro Fiore上臺領獎

《拆彈部隊》獲得最佳原創劇本,Mark Boal上臺領獎

最佳外語片是阿根廷的《他們眼中的祕密》(The Secret in their Eyes),由卡帕內拉(Juan Jose Campanella)執導

《飛屋環遊記》獲最佳動畫長片,導演多克特(Pete Docter)

《阿凡達》獲得最佳藝術指導獎,卡梅隆還是沒有上臺

阿凡達雖然取得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就,在此次奧斯卡典禮上卻收穫不豐,反映了奧斯卡評委和大眾的品味差異。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FT中文網歡迎讀者發表評論,部分評論會被選進《讀者有話說》欄目。我們保留編輯與出版的權利。

讀者評論

中東期待沙烏地阿拉伯制衡川普

阿拉伯國家希望穆罕默德王儲和美國當選總統川普的密切關係能夠緩和川普政府的中東政策。

投資者押注防務支出增加,Palantir成爲「川普交易」贏家之一

彼得•蒂爾創立的數據公司的最大客戶是美國政府,自川普本月當選以來,其市值增加了230億美元。

Lex專欄:成長來之不易,雀巢前景平淡

要實現其成長目標,這家瑞士集團需要增加行銷投資。

Lex專欄:便宜商品是沃爾瑪股價上漲的基礎

沃爾瑪通過吸引高收入顧客和增加其他收入來源,出色地應對了經濟不景氣和通膨帶來的挑戰。

Lex專欄:奢侈品品牌寄希望於自己的美國夢

奢侈品在美國越來越具有吸引力,可能爲該行業提供新的成長跑道。

諾和諾德準備下一代減肥藥的試驗結果

這家丹麥公司預計,最新數據將顯示CagriSema可在一年多的時間內減輕25%的體重。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