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後,歐洲享受了幾十年的和平,這是一項史無前例的成就,國防開支大幅下降,軍隊規模大幅縮減。「士兵們都到哪兒去了?」一位分析這一轉變的人士問道。直到一兩個月前,民意調查顯示,歐洲大陸的大量居民認爲戰爭是不合時宜的,這種觀點在20世紀90年代伴隨南斯拉夫解體的戰鬥中沒有改變。
然而,現在不同了。隨著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進入第二個月,我們發現自己又回到了一個許多歐洲人認爲他們已經永遠離開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上,諸如吞併和分治、安全保障和中立等術語在會議桌上被戲謔地討論,同時炸彈落下,戰壕被挖開,城市變成廢墟。簡而言之,在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的戰爭中,歐洲再次面臨著建立和平的必要性。
聯合國祕書長安東尼奧·古特瑞斯(António Guterres)本週說:「這場戰爭是打不贏的。它遲早要從戰場轉移到和平談判桌上。」交戰方之間的雙邊會議於近一個月前開始,迄今未能達成任何協議。烏克蘭總統沃洛季米爾·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預測,如果戰鬥持續下去,所有的人都會遭受更多的痛苦,在過去的幾天裏,他越來越迫切地呼籲雙方進行「有意義的會談」。另一方面,克里姆林宮發言人迪米崔·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澆滅了停火的希望,並表示會談的進展」比我們希望的要慢得多,而且沒有實質性的內容"。
您已閱讀11%(573字),剩餘89%(476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