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

俄羅斯核戒備意味北約必須謹慎行事

如果幹預真的不是西方領導人的本意,他們應該確保本國軍隊的行動能讓俄羅斯領導人相信這一點。
本文作者是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研究主管、前美國國務院官員

俄羅斯總統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週日宣佈,他已將俄羅斯核力量置於「高度戒備」狀態。戒備狀態可能不會增加烏克蘭局勢升級的風險。但普丁不祥的聲明提醒世界,除了武器庫中衆多具有破壞性的武器外,俄羅斯還擁有數以千計的核武器。

對於大多數西方國家的人來說,使用核武器的想法簡直是不可想像的——所以他們不會考慮這一點。按照這種觀點,冷戰證明了核武器是不可用的。

但無論好壞,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不同的世界。烏克蘭的戰爭以及俄羅斯思想的演變和岌岌可危的軍事地位,意味著自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核升級的可能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這仍然是不可能的,但我們需要再次考慮它,並考慮如何進一步減少它發生的機會。

您已閱讀21%(369字),剩餘79%(136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