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僅靠AI無法解決生產力難題

經濟奇蹟源於發現,而非加快重複任務的速度。

作者是《進步的終結:科技、創新經濟與國家命運》一書的作者,同時也是牛津大學的副教授

每當人們對人工智慧帶來失業的擔憂升溫時,樂觀主義者總會安慰我們,稱人工智慧是一種能夠提升員工和經濟生產力的工具。微軟(Microsoft)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認爲,自主人工智慧代理將使用戶只需提出目標,軟體便能在各個系統中進行規劃、執行和學習。如果僅憑效率就能解決生產力問題,這無疑是一個理想的工具。

歷史表明事實並非如此。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裏,我們讓辦公室和個人口袋裏都充斥著越來越快的電腦,但發達經濟體的勞動生產率成長卻從上世紀90年代每年約2%放緩至過去十年的約0.8%。即便是中國曾經高速成長的人均產出,如今也已停滯。

您已閱讀22%(320字),剩餘78%(113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