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認爲安塞爾姆•基弗(Anselm Kiefer)是當世最偉大藝術家的人,會在他於阿姆斯特丹的展覽中找到足夠的證據。而那些覺得他的作品帶有新聞報導色彩、對現實事件充滿道德說教的人,也不會因此改變看法。畢竟,這場展覽的標題就取自一首反戰歌曲。展覽中有燒燬的制服,以及他職業生涯中長期使用的納粹元素。基弗曾表示:「我們現在的處境就像1933年的德國。」他這是在影射當下的民粹主義。
真的嗎?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也是基弗出生)以來,已經過去了八十年。他並不是唯一一個藉此時機警示歷史重演的人。這種說法從未消失過。要是它真的能消失就好了。
20世紀30年代幾乎無法爲當下的局勢提供有用的參考。當時的強人領袖是在極度混亂的時代中崛起的:世界大戰、惡性通貨膨脹,以及政治團伙爲爭奪街頭控制權而鬥爭。而如今的煽動者則是在持續的和平與繁榮時期出現的。2016年,地球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在暴力犯罪率持續下降、距離上一次徵兵戰爭已超過40年的背景下——選舉了唐納•川普(Donald Trump)。投票決定脫離歐洲一體化計劃的英國,其工業和平與國際地位遠高於最初加入時。至於德國,極右翼的選民基礎幾乎完全對應於原東德地區,而這些地區如今的富裕和自由程度與兩德統一時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
您已閱讀35%(536字),剩餘65%(99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