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不會再有另一個巴菲特了,因爲沒有人能擁有他的那些優勢

世界正朝著與波克夏•哈薩威相反的方向前進。

「我再也見不到像他這樣的人了。」哈姆雷特在劇開頭緬懷父親時如此感嘆。自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本月宣佈將從波克夏•哈薩威(Berkshire Hathaway)退休以來,財經評論員們也在自問同樣的問題:還有誰能像巴菲特那樣取得如此成就嗎?

這些成就的確非凡。巴菲特於1965年6月開始將波克夏•哈薩威——一家新英格蘭的紡織企業——作爲他的投資工具。在接下來的60年裏,他讓波克夏的股價以每年20%的速度複合增長,這一增速是標普500的兩倍,創造了極爲出色的業績,正如我們在過去兩週所聽到的那樣。

要判斷是否有人能夠追平巴菲特的紀錄,我們首先需要分析他是如何取得這一成就的。巴菲特確實擅長選股,但這並不能完全解釋波克夏的業績表現,而且推動公司回報的也並非僅僅是他的個人能力。他能夠與2023年去世的波克夏副董事長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建立起高效的合作關係。蒙格應當獲得部分功勞,正是他促使巴菲特從一位癡迷估值、最終控股一家瀕臨倒閉紡織公司的投資者,轉變爲一位追求優質、能夠實現價值複利成長企業的投資者。他還幫助「股神」學習瞭如何運用保險浮存金。

您已閱讀26%(495字),剩餘74%(14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