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已經證明他能夠影響美國之外的選舉——對抗他自己。如果沒有這位美國總統對加拿大的關稅和吞併威脅,很難想像馬克•卡尼(Mark Carney)領導的自由黨能在幾個月前落後25個百分點的情況下連續第四次贏得大選。先前領先的保守黨領袖、受川普影響的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丟掉了自己的席位。加拿大人更青睞一位在很多方面反川普的、精明、信奉國際主義的央行行長,認爲他是最有能力與橢圓形辦公室裏的那個人過招的領導人。不過,對卡尼來說,贏得勝選可能是最容易的部分。
其他國家的主流政黨會爲加拿大的自由轉向歡呼,認爲這表明他們的政治理念在川普時代依然能夠獲勝。它表明,川普的Maga民粹主義捲土重來,未必會引發右翼的勝利浪潮,反而可能激起反彈。澳洲現任工黨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本週六也有望擊退右翼的挑戰。中左翼領導人可能會被敦促抵抗川普,而不是與其妥協;民族主義民粹派則擔心與他走得太近可能適得其反。事實上,這位總統在選舉前夕發表了一篇措辭笨拙的貼文,敦促加拿大人接受成爲「受珍視的第51個州」,這表明川普沒有興趣通過妥協幫助國外潛在的川普式領導人勝出。
然而,中間派的慶祝應當有所剋制。加拿大對美國的深度經濟依賴,以及川普對其主權的直接威脅,使其成爲一個特例。自由黨近44%的得票率,相較於保守黨41%的得票率,勝選優勢比民調預測的要小;小黨派則是最大的輸家。保守黨的得票率是自1988年以來任何中間偏右政黨得票率最高的一次,這表明許多加拿大人仍然不信任自由黨,並希望保守黨和博勵治來對付川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