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將迎來「關稅日」。或者不會。鑑於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每天都在改變他對政策的想法,在這一天到來之前我們根本無從知曉。但假設對等關稅真的生效,那麼值得像川普本人可能做的那樣去思考它們。
經濟學家可能會擔心關稅的通膨效應,但川普並不是受經典經濟理論所驅使的。如果他從純粹的經濟學角度來考慮關稅問題,他就會從他的第一個任期期間的2018年至2019年間對中國加徵關稅的證據中看到,儘管這些關稅代表了稅率的實質性調整,但它們對通膨的影響微乎其微。
正如川普的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斯蒂芬•米蘭(Stephen Miran)在他那份現已臭名昭著的報告《重組全球貿易體系用戶指南》中所說,這些關稅的結果是,「美元升值的幅度幾乎與實際關稅稅率相同,抵消了大部分宏觀經濟影響,但帶來了大量收入。由於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隨著貨幣貶值而下降,中國實際上爲關稅收入買了單」。
您已閱讀23%(388字),剩餘77%(132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