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公告
驅動全球轉型:戰略投資如何重塑經濟與產業

主權財富基金通過追求長期最優回報的戰略投資,持續爲國家經濟與民生福祉注入深層動能。

在全球範圍內,主權財富基金(SWF)正通過前瞻性資本配置重塑經濟格局。2024 年《主權財富研究報告》顯示,全球179家主權基金管理資產規模突破13.2兆美元。越來越多的主權基金踐行「雙重」甚至「三重底線」投資原則——在追求財務回報的同時,更注重增強國家韌性、推動經濟發展並維護長期穩定。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同年研究指出,以氣候目標與社會經濟發展爲導向的「雙重底線」基金正成爲全球趨勢。

沙烏地公共投資基金(PIF)作爲全球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的主權基金之一,致力於在國內和全球促進經濟多元化,是主權財富基金推動變革和繁榮的典範。其作用體現在經濟、社會和人文層面,並通過創新加速產生積極影響。該基金通過《沙烏地2030願景》(Saudi Vision 2030)戰略投資框架,在汽車、乾淨能源、航空等13大關鍵領域持續釋放乘數效應。其管理的9,250億美元資產已孵化103家組合企業,在國內外創造超110萬個直接和間接就業崗位,不僅重塑本土產業生態,更在全球範圍內構建經濟合作網路。

工業創新與汽車製造:新成長極的崛起

汽車產業作爲科技迭代、就業創造與工業升級的核心載體,正成爲沙烏地經濟轉型的重要突破口。PIF的投資使沙烏地在全球出行和可持續發展領域佔據重要一席。PIF與鴻海(富士康)合資創立的沙烏地首個本土汽車品牌Ceer聚焦電動化與自動駕駛技術,預計到2034年將貢獻80億美元GDP增量,創造3萬個直接及間接就業崗位,並吸引1.5億美元外資投入。

PIF的產業佈局呈現生態化特徵:與倍耐力共建高階輪胎生產基地,與現代汽車合資建設年產5萬輛電動車和內燃汽車的工廠(投資5億美元)。配套基礎設施同步完善——TASARU Mobility Investments優化物流與供應鏈效率,EVIQ公司則在全國範圍內加速部署電動車快充網路。

* PIF是美國豪華電動汽車製造商Lucid Group的投資者

能源轉型:綠色引擎的構建

經濟成長依賴於穩定的能源供應,而PIF在其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沙烏地正通過「雙軌戰略」推動能源革命:在保障傳統能源穩定供應的同時,計劃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佔比提升至50%(涵蓋太陽能、風能及綠色氫能)。PIF作爲核心實施主體,將承擔70%的可再生能源開發任務,預計創造大規模就業機會。

ACWA Power作爲PIF支持的全球能源領軍企業,正與沙烏地阿美及水電控股公司Badeel合作推進總投資33億美元的三大光伏項目(哈登、Muwayh、阿勒胡沙比)。連同已建成的蘇代爾與Al-Kahfah電站,總裝機容量將達13.6GW。

Image from new source A
Image from new source B

PIF投資的其他公司也在旅遊和基礎設施領域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Red Sea Global正在建設完全由可再生能源供電的高階度假酒店。在紅海旅遊區,PIF旗下企業在ACWA Power財團支持下通過「BOOT」(建設-擁有-運營-移交)模式建成五座太陽能電站,去年完成76萬塊光伏板鋪設,並與Zain KSA合作部署全球首個太陽能5G網路。

* Shebara是由Red Sea Global擁有和運營的首個豪華度假村,完全由其自有的太陽能發電場提供電力。

航空樞紐建設:連通性革命

隨著2023年入境遊客突破1億人次,航空業成爲沙烏地經濟的新成長極。沙爾曼國王國際機場擴建工程將使其成爲全球最大航空樞紐之一,預計2030年旅客吞吐量達1.2億人次。PIF全資控股的利雅德航空(Riyadh Air)憑藉戰略區位優勢,通過60架空巴 A321neo訂單強化運營能力,同步推進可持續航空燃料研發。

產業生態持續完善:The Helicopter Company提供全譜系直升機服務,AviLease佈局新一代節能飛機租賃,Saudia Technic強化本土飛機維修能力。

* 直升機公司提供涵蓋緊急醫療運輸至企業及旅遊出行的商業性服務。

乘數效應:全球價值網路構建

新興產業的戰略佈局正在爲沙烏地經濟植入「未來基因」,催生並維持創新動能:通過基礎設施投資與本土供應鏈培育,推動民營經濟發展與價值鏈深度重構;在乾淨能源與資源效率領域樹立行業標杆,加速氣候目標達成並拓展綠色能源出口市場。

主權財富基金及使命驅動型機構站在這一變革的最前沿。以PIF爲代表的主權基金正成爲這場全球轉型的核心引擎。PIF通過跨地域、跨產業、跨技術的規模化資本配置,不僅塑造未來產業形態,更構建起創新生態系統與國際合作橋樑。其戰略伙伴關係網路正在創造多重價值:拉動投資成長、培育未來勞動力、促進高價值技術轉移。PIF效應不僅在沙烏地本土形成發展勢能,更通過全球價值鏈的輻射作用,爲世界經濟注入可持續成長動能。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FT中文網歡迎讀者發表評論,部分評論會被選進《讀者有話說》欄目。我們保留編輯與出版的權利。

讀者評論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