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烏克蘭的雙重痛苦:普丁和現在的川普

在沒有美國支持的情況下,這個國家是否還能繼續戰鬥?亞歷克•羅素從基輔發回報導,講述這個被圍困的國家所承受的壓力。

上週日晚上,在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三週年的前夕,基輔莫扎特樂團(Kyiv Mozart Orchestra)在半凍結的聶伯河西岸的一家酒店宴會廳舉行了一場特別演出,演奏了一系列令人難忘的烏克蘭作曲家的作品。數百名基輔市民,許多人穿著晚禮服和正式服裝,冒著首都街道上零下10度的嚴寒前來參加。在這神奇的一個小時裏,他們彷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觀衆中有士兵和他們的家人。許多人被認爲是在前線通過智慧型手機觀看的。「他們說這就像是治療,」主持人拉達•特斯法耶(Lada Tesfaye)在年輕音樂家們鞠躬時說道。基輔距離前線約400英里,但在返場之後幾乎沒有人逗留。一個半小時後,空襲警報聲響徹空蕩蕩的街道。不久之後,隨著那晚第一架俄羅斯無人機進入射程,防空系統發出了「砰」的一聲。

這既反映了人類驚人的適應能力,也展現了烏克蘭人堅定的決心,大多數基輔人將夜間襲擊視爲對良好睡眠的輕微干擾。有些人甚至熬夜,聽著無人機的嗡嗡聲,看著它們被小型武器或舊蘇聯防空砲擊中的聲光表演。音樂會前的夜晚,烏克蘭經歷了戰爭中最激烈的無人機襲擊——全境超過260架。

您已閱讀11%(469字),剩餘89%(378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