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深度求索挑戰美國的人工智慧霸權

中國的進展正在檢驗美國科技高估值背後的假設。

幾個月來,美國的超高估值科技股似乎早已積累了調整的需求,但真正的導火索卻來自一個意想不到的來源:中國人工智慧新創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的最新大型語言模型。這一突破或許還算不上是「斯普特尼克時刻」(Sputnik moment),但它確實與早期的太空競賽有相似之處。當時,儘管蘇聯在計算能力和尖端技術方面相對落後,但工程師們憑藉卓越的創造力,不僅能與美國競爭對手並駕齊驅,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美國最終贏得了登月競賽,並在太空探索中建立了可持續的優勢。然而,深度求索的這一突破顛覆了支撐美國科技股估值的核心假設:即美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無可爭議的霸主地位可以通過投入數十億美元用於晶片和基礎設施來進一步鞏固和延續。

深度求索的成就是以新的方式開發出了一種大型語言模型(LLM)。AI專家表示,這款模型的效能與美國競爭對手OpenAI和Meta相當,但深度求索聲稱其使用的輝達(Nvidia)晶片數量更少、技術也不如對手先進,且訓練成本僅爲對手的一小部分。這些說法中的部分尚需進一步驗證,但如果屬實,這將意味著它可能成爲一個極具競爭力的對手。

首先,像美國的Meta一樣,但不同於OpenAI或谷歌(Google)的Gemini,它是開源的——願意分享其祕方,而不是將其封鎖以期望獲得最大財務收益。這使得開發者願意使用並在其基礎上進行開發。其次,它可以在更緊張的預算和更少的計算能力下使用和構建。這解釋了週一不僅是前沿科技公司,還有那些製造晶片設備和爲數據中心提供電氣硬體的公司的股價暴跌

您已閱讀52%(645字),剩餘48%(60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