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Waymo的發展歷程爲AI代理指明瞭前進的道路

事實證明,新技術的發展可能與機器人計程車的漫長道路一樣具有挑戰性。

自從我第一次乘坐自動駕駛汽車已經超過十年了。當時,谷歌的一個原型車在矽谷的山景城(Mountain View)載著我飛馳,原本承諾的令人振奮的未來體驗很快變得相當無聊——這輛機器人車開得實在太平穩了。谷歌聯合創辦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在2012年設定的2017年將自動駕駛汽車推向市場的最後期限,雖然看似激進,但並非不可能。

當然,谷歌未能如期實現這一目標,就像多年來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特斯拉(Tesla)在自動駕駛汽車方面所做的一樣。

在閱讀薩姆•奧爾特曼(Sam Altman)的新年「反思」時,我想起了這些不確定的時間表。這位OpenAI的負責人「現在確信我們知道如何構建」通用人工智慧——即AI能力超過大多數人類的時刻——並預測「到2025年,我們可能會看到首批AI代理加入勞動力隊伍」。

您已閱讀22%(364字),剩餘78%(132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