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尷尬,它有什麼好處?

這種感覺可能很膚淺,但這並不能減輕它的痛苦。

最近在一個活動的後臺,我和一個男人愉快地聊了大約五分鐘,我隨口問他:「那你是做什麼的呢?」當他謙虛地解釋說他經常在「舞臺上之類的地方」表演時,我突然驚恐地意識到,我正在和一個非常有名的演員交談。就在我開始臉紅並說「哦,我就知道我認出你了」(其實是謊言)的時候,這位演員失去了對他試圖送入嘴裏的迷你蛋糕的控制,把它拋向了空中。蛋糕糖霜朝下掉在了地板上。「哦天啊,」他嘟囔道。

在我給他拿來另一個蛋糕後,我開始告訴他那天發生在我身上的許多其他尷尬事情(確實有好幾件)。當我們交換趣聞軼事時,我開始注意到一個奇特的現象:我們感到尷尬的事情中沒有一件給他人帶來了痛苦。事實上,恰恰相反。這位演員可能非常喜歡與一個不知道他是誰的人交談;而我則對這個不合作的迷你蛋糕以如此戲劇化的方式搶走了我的注意力感到寬慰。

研究人員認爲,尷尬類似於一種「非言語的道歉和安撫姿態」。但我覺得這有點不妥。我在網路上搜索了最常見的尷尬時刻——褲子拉鍊沒拉好;對著一個並沒有向你揮手的人揮手回去;試圖與某人錯身而過時你們卻反覆朝同一方向移動;裙子掀起來露出內衣——這些都不是真正需要道歉或任何形式「安撫」的事情。

您已閱讀32%(489字),剩餘68%(101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