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重返月球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NASA正在領導一場在月球表面生活和工作的全球競賽。但所有的投資都無法保證回報。

當盧卡•帕爾米塔諾(Luca Parmitano)仰望夜空中閃閃發光的月球時,他的驚歎中夾雜著個人期許。作爲一名經驗豐富的歐洲太空人,他很有機會飛往那裏——「這是像我這樣接受過試飛員訓練的人的終極夢想」。

帕爾米塔諾希望參與2020年代末建造「月球門戶」(Lunar Gateway)的任務。「月球門戶」是一個環繞月球運行的國際太空站,並支持美國領導的阿耳忒彌斯計劃(Artemis programme),在月球表面建立人類存在。這位47歲的義大利人說:「幫助建造月球上的第一個永久性基礎設施是我整個職業生涯的目標。」

在阿波羅(Apollo)登月後的幾十年裏,地球對月球不聞不問。2008至2009年,印度、中國和日本的航天器相繼抵達月球表面,掀起了一波無人登月的熱潮。2013年,中國的嫦娥三號(Chang’e-3)實現了軟著陸。

您已閱讀7%(365字),剩餘93%(453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