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Lex專欄:人造鑽石令鑽石市場出現嚴重裂痕

人造鑽石因價格低廉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導致天然鑽石需求大跌,鑽石礦商們正努力控制天然鑽石供過於求。

鑽石或許恆久遠,但也在大減價。過去幾年,天然鑽石原石價格暴跌26%。美國和中國對鑽石珠寶的需求也不溫不火,無法助推鑽石市場。但大多數婚戒都轉向了越來越受歡迎的廉價實驗室培育鑽石(LGD)。鑽石市場的這種分裂將持續下去。

在鑽石首飾經歷了一段短暫的疫情繁榮之後,礦商們正在努力控制寶石的供過於求。英美公司的戴比爾斯(De Beers)和俄羅斯的阿爾羅薩(Alrosa)控制著三分之二的原鑽供應。戴比爾斯本週表示,其第一季度原石銷售額下降23%。

這還不夠。雖然鑽石原石庫存近期已趨於穩定,但拋光鑽石的庫存仍然居高不下。根據美國銀行的數據,到2023年底,拋光鑽石庫存超過200億美元,接近五年來的最高水準,比2022年底增加了三分之一。更糟糕的是,隨著實驗室培育鑽石佔據市場份額,其價格也隨之下降,約爲天然鑽石的15%,甚至更低。

您已閱讀40%(362字),剩餘60%(55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