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是一門以帝國主義著稱的學科:經濟學家更傾向於對其他學術領域進行「殖民」,而非被它們「殖民」。然而,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是一個顯著的例外,他因爲對經濟學領域的革命性改變而榮獲2002年的諾貝兒經濟學獎。
康納曼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初進行了開創性的決策心理學研究,這些研究顛覆了經濟學,大部分研究是與他的合作者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共同完成的。他們揭示了人們在面對不確定情況時,往往會基於系統性偏見做出判斷和決策。人們在預測可能的結果時,既依賴不穩定的證據,也依賴堅實的證據;他們的決策更多地受到先入爲主的觀念的影響,而非機率;他們更關心變化,而非例如財富的絕對水準,對損失的關注度超過同等大小的收益;他們也有保持現狀的傾向。
這些只是康納曼和特沃斯基所記錄的一些模式,他們將其中幾個納入了他們的「前景理論」,這是他們研究人們在面對風險和不確定性時如何做出選擇的模型。這與經濟學基礎的理性決策理論形成了鮮明對比。康納曼後來回憶說,他們並沒有打算挑戰經濟學家的理性概念。「我直到最近才意識到,我們是多麼幸運,沒有刻意瞄準我們碰巧擊中的大目標。如果我們把[1974年發表在《科學》上的一篇頗具影響力的文章]作爲對理性模型的挑戰,我們就會以不同的方式來寫,而挑戰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您已閱讀37%(573字),剩餘63%(98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