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美股的泡沫有多少?

輝達等公司股價的飆升引發了人們對「非理性繁榮」的擔憂。

我不想讓任何人擔心,但是與投資者的對話中不斷出現「非理性狂熱」的辭彙。這並不正常,也不是一個好的跡象。

這個著名的術語顯然是由前美聯準主席艾倫•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洗澡時想出來的,並在他於1996年發表的電視演講中首次提出。當時,不幸的網路泡沫正處於全面膨脹的階段,許多未經測試、未盈利的科技公司的股價飆升至天際,往往只憑薄弱的理由。

「低風險溢價意味著股票和其他盈利資產的價格上漲......” 葛林斯潘在那個註定的日子裏說道。「但是我們如何知道非理性繁榮是否過度推高了資產價值,從而使其遭受意外和持久的收縮,就像日本在過去十年中所經歷的那樣?」金融市場急劇下跌,回過頭來看,這顯然是隨後幾年醜陋的市場崩潰的早期衝突。

您已閱讀17%(320字),剩餘83%(157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