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美國現在處於高壓經濟中,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這暫時是好的,但你必須想知道當閥門被釋放時會發生什麼。

幾十年前,經濟學家阿瑟•奧肯(Arthur Okun)——林登•詹森(Lyndon Johnson)政府的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提倡他所稱的「高壓經濟」。他指的是通過擴張性政策,可以實現高於平均水準的國內生產毛額成長,同時保持低失業率,從而不僅實現經濟強勁,還能爲更弱勢羣體帶來不成比例的就業成長。

這正是拜登政府迄今爲止成功追求的政策。1月份新增了35.3萬個就業崗位,是預期的兩倍,而且幾乎所有行業和勞動力類別都出現了成長。美國每個失業者有1.4個就業機會,遠遠超過歷史水準。這使得這成爲至少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最強勁的勞動力市場。所有這些都是在通膨回到可接受水準、市場繁榮的情況下實現的。

正如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葉倫(Janet Yellen)最近所說,美國正在享受一場「速度和公平性都令人稱奇」的復甦。那麼,高壓經濟有什麼不好呢?除了壓力點可能不總是朝著正面的方向傾斜之外,沒有什麼不好的。由於市場的過高水準、財政刺激的規模、極其不可預測的地緣政治以及2020年的衰退和復甦都不具有歷史典型性,高壓經濟很容易朝著任何一個方向釋放壓力。

您已閱讀28%(472字),剩餘72%(123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