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歐洲銀行風險不容樂觀

Lex專欄:儘管歐洲銀行的風險分散,資本緩衝也不錯,但其優勢和劣勢範圍很廣。

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的倒閉表明,科技讓銀行擠兌變得更容易。由於電子媒體的存在,恐慌情緒在全球範圍內的傳播也更加順暢。受矽谷銀行在美國破產的影響,歐洲銀行大舉變現。在瑞士,瑞信(Credit Suisse)被迫尋求央行支持。

歐洲銀行的風險到底有多大?矽谷銀行之所以失敗,是因爲它沒有充分對沖利率風險。它的存款基礎很集中,而且大部分沒有保險。相比之下,大多數歐洲銀行風險分散,資本緩衝也不錯。然而,Lex的計算顯示出了廣泛的優勢和劣勢。

有幾個指標值得監測。高度集中的不穩定的企業存款就是其中之一。矽谷銀行幾乎所有存款都屬於企業。根據標準普爾,只有在少數幾家歐洲銀行,這些存款與總負債的比例最高爲30%。

您已閱讀40%(314字),剩餘60%(46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