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與加沙的砲火未熄,德黑蘭爆炸聲又起。過去一週,最震動全球市場的訊息莫過以色列對伊朗境內多個目標的打擊,以及雙方隨後的多輪互相報復性攻擊。除了生靈塗炭和對全球經濟的衝擊,這場新的戰爭也給自詡「中東戰爭終結者」的川普帶來新的麻煩。有報導稱美國政府先前已得知以色列打擊伊朗的計劃,並且未表示反對,但戰爭導致國際油價上升,對美國通膨帶來上行壓力,以及共和黨內部對於美國深度捲入中東衝突的擔憂,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川普必須面對的難題。

以色列與伊朗衝突

以色列對伊朗軍官與核設施發動空襲

以色列針對伊朗的核項目、軍事設施和高級指揮官發動了數十次空襲,這場大規模攻擊將中東推至一場新戰爭的邊緣。

到目前爲止,以色列正在伊朗實現其目標

即使伊斯蘭政權在某個時刻倒臺,接替它的也不會是一個自由派、親西方的政府。

伊朗進行了反擊,但能嚇阻以色列嗎?

指揮官們承諾要讓以色列「陷入地獄」,但他們的報復選項風險極大。

本應避免的戰爭

只有川普同時對內塔尼亞胡和德黑蘭擁有影響力,他必須加以利用。

貿易休戰協議暫回正軌,但中美繼續「掰手腕」與「卡脖子」

美中兩國達成恢復貿易休戰的框架協議

美中在日內瓦達成的貿易休戰共識一度搖搖欲墜,雙方代表團在倫敦進行的第二輪會談達成了一項協議框架。

中國在貿易戰開打前就贏了川普

貝蒂:與以往不同,中國精準地實施稀土出口限制,在與川普政府的此輪貿易戰中率先勝出幾局。

美國在技術上真能「卡住」中國的「脖子」嗎?

李偉:美國政府的做法阻礙了知識交流,延緩了技術進步,有害於人類社會的總福利,對於中國,我們不能決定美國政府的做法,但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的態度。

中國稀土出口管制「極其有效」

中國的出口管制措施已使美中貿易談判的力量平衡向中國一方傾斜,但專家指出,中國需要弄清楚「如何更精準地運用其擁有的強大火力」。

每週時事分析:中美倫敦磋商體現兩國相互遏制

曹辛:中美在雙方相互戰略遏制對方的背景下,實際上已經進入通過相互制約對方以實現各自發展的階段,而這個階段可能即將進入常態化。

中國推遲批准350億美元的美國半導體併購案

知情人士稱,中國監管機構延長了對新思科技與Ansys擬議交易的審批流程。新思科技等美國公司最近被禁止向中國銷售晶片設計軟體。

中國經濟

香港隔夜利率接近零,爲全球市場亮起警示燈

哈丁:投資者這段時間熱衷於持有亞洲貨幣,反映了他們對川普治下的美國日益感到不安,他們對美國資產興趣下降。

中國物價持續走弱

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爲連續第四個月處於通縮狀態,而PPI創近兩年最大跌幅,儘管政府採取了提振內需的舉措。

中國車企承諾及時向供應商付款

包括比亞迪在內的十來家車企承諾將供應商支付賬期統一至60天內。知情人士稱,監管部門在一個閉門會議上警告了大型車企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