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已逾月的上海,似乎仍舊未見曙光。各種人道慘劇仍在不斷發生,而每日確診案例數仍在高峯徘徊。京東等電商、物流企業在過去這個週末悲壯祭出「敢死隊」式增援戰術,不計成本爲圍城中的上海民衆運送基本生活物資,成爲近期國內抗疫新聞中難得的亮色,更凸顯在這樣一座超級城市「清零」奧密克戎的極端艱難,以及堅持「清零」政策不斷飆升的經濟代價。

上海疫情

上海疫情:「封城」之後

周浩:目前「清零」和「共存」的討論愈演愈烈,釐清新加坡等地同上海防疫的區別和相似之處,有利於我們更好地去理解上海疫情的走向。

上海疫情:封城中的思考

卓睿:抗疫過程中所展現的諸多矛盾與困惑,讓人們開始重新思考上海的地位與角色。

上海搶菜手記

薛莉:上海市民最近的生活狀態可以形容爲,一天早晨,上海市民從甜美的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買不到食物了。

上海「封城」引起全球供應鏈焦慮

封控措施擴大到上海附近的江蘇崑山,數十家關鍵電子元件生產商在崑山的工廠停產。

兩位上海英國人的封城自述

何越:英國人在上海的情況怎麼樣?在朋友的幫助下,我聯繫到了兩個身在上海的英國人。他們向我講述了他們的封城自述。

中國經濟

中國股票最差的時刻或已過去

陳敏蘭:全球聚焦俄烏戰事和美聯準鷹派舉措之際,中國正經歷重要的政策轉變,這可能意味著市場的拐點就此出現。

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與專業化分工的內在邏輯

鄭志剛:經過四十多年的市場導向的經濟轉型,市場在國計民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爲何在今天依然大張旗鼓地強調市場建設的重要性呢?

中美利率倒掛,影響幾何?

沈建光:如果央行降準降息,是否會加速資本外流和人民幣貶值? 當前環境下中國央行能否保持政策獨立性?又該如何施策應對經濟下行?

中國脆弱的陸路供應鏈

李瀚明:公路和鐵路等陸路供應鏈的疫情防控難度,遠大於海路和空路供應鏈。對於中國來說,內循環下陸路供應鏈的疫情防控尤爲重要。

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三個軟肋」

閆曼:比起晶片短缺和原材料上漲,疫情封控帶來的停產對於電動車企業來講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危機。

朱寧:今年投資可更關注風險

如何看待股市見底?怎麼銀行理財產品也虧?房地產還有隱形炸彈?本期《i聽粉》聚焦經濟承壓時的個人資產配置與當前中國資本市場環境解讀。

俄烏戰爭

烏俄戰爭與蘇芬「冬戰」——俄烏戰爭系列之四

秦暉:我仍然擔心,烏克蘭人在已經證明自己不是1938年的捷克和1939年的波蘭之後,最終仍難免成爲1940年的芬蘭。

俄烏戰爭與國際秩序的道義維度

孫興傑:俄烏戰爭中,道義的因素扮演了比之前任何一場戰爭都重要的角色。這種變化將在一定程度上約束國家暴力。

俄烏戰爭與「民主和平論」

王英良:民主制會限制戰爭,固然有其邏輯的合理和自恰性,但在強人政治不斷上演等情況下,「民主和平論」也會飽受差評。

「權力意志」必將在歐洲再次崛起

陳功:如火如荼的烏克蘭戰爭,可能掩蓋了另一件事——歐洲的政治版圖正在發生鉅變。法國正在舉行的大選可能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