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主黨通過艱難的黨內妥協達成的1.2兆美元基礎設施法案,讓支持率屢創新低的拜登政府喘了一口氣。但與此同時,通膨壓力已經在美國經濟迅速擴散開來,也將成爲下一步困擾拜登政府的又一個政治難題。另一方面,中國經濟也承擔著多重壓力:恆大危機緩慢而穩步擴散至更多房企,地方政府和國有銀行業也如履薄冰,不能不讓人擔心明年房地產稅試點的實際執行情況。能源短缺的陰雲尚未散去,而國內新一輪疫情尚未達到受控的拐點,相關防疫措施也將影響工業和消費活動。

中國房地產業動盪持續

中國房地產開發商借款成本升至十年新高

在中國房地產企業急需現金以避免債務違約之際,整個行業面臨借款成本過高的問題。該行業正努力應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放緩。

Lex專欄:佳兆業加劇市場擔憂

佳兆業拖欠付款比規模較小的房企違約更讓市場擔憂。這家開發商約110億美元的美元債券中,三分之一將在未來12個月到期。

恆大與地方銀行關係被起底將帶來新威脅

知情人士稱,監管機構對恆大與盛京銀行之間關係的調查已到最後階段。先前的售股,令人擔憂恆大依靠其部分持股的銀行進行融資。

美聯準:中國房地產業動盪對美國構成風險

美聯準發佈最新《金融穩定報告》,指出中國房企的債務危機可能波及全球,還提示了「網紅股」對金融系統的潛在影響。

全球通膨壓力

美國物價以30年最快速度上漲

供應鏈阻滯和更廣泛的通膨壓力使10月CPI同比上漲6.2%,爲1990年以來最快的漲幅,證明通膨壓力比美聯準最初預期的要持久得多。

美聯準:2022年可能具備加息「必要條件」

美聯準副主席克拉里達表示,只要美國經濟走向符合預期,美國央行加息所要求的經濟標準有望在2022年底前達到。

中國10月PPI漲幅創26年新高

中國10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上漲13.5%,爲1995年以來最大月度漲幅,主要受能源短缺和大宗商品價格創紀錄影響。

1970年代的滯脹不太可能重演

陳敏蘭:1970年代能源危機無疑是引發滯脹的主要原因,而如今能源短缺現象與那時不同,當前供應瓶頸並非永久性,且央行控制高通膨的能力已改善。

爲什麼說技術創新能夠阻止通膨

福魯哈爾:關於通膨的討論忽視了一點——在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技術進步可能是最強大的反通膨力量。

中國經濟

共同富裕紅利的擴散途徑

劉遠舉:理解創新紅利的產生及其擴散管道,並提高其效率,才能高效地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中國房價調控面臨多重挑戰

中國近年一直在謹慎控制房價上漲,但在房地產行業收縮、多家開發商違約之際,部分地區的官員也在採取行動阻止房價反向波動。

瑞幸起死回生了嗎?

陳歆磊、曾小鏵:瑞幸是如何做到在漲價的同時還持續獲客呢?如果想要重新獲得投資人的青睞,瑞幸可能需要重點解釋其中的邏輯。

新經濟與新技術話題

EDG加冕爲王,爲中國電競帶來一場「及時雨」

張翌楠、陳泓宇:對整個行業而言,EDG奪冠意味著多年努力終於得到回報。電子競技在不斷尋求體育化的道路中,邁出了標誌性的一大步。

豐田汽車能戰勝特斯拉們嗎?

肖波:面對創新光環和資本加持的特斯拉,豐田能贏得決定未來王座歸屬的世紀之戰嗎?

2022年數字經濟展望:數字時代的演化與突破

程實、高欣弘:展望2022年,數字經濟實體化與虛擬實境「雙循環」演化趨勢將繼續強化,產業數位化向第一、二產業滲透,對數字商品的需求將顯著提升。

蘭德公司2021年軍民兩用量子技術主題報告評述

黃鎣祺:隨著中美兩國競爭從貿易和投資轉向以先進「軍民兩用技術」爲核心的博弈,中美兩國都在進行廣泛動員以實現在關鍵領域的關鍵突破。

特別推薦

平民企業家張瑞敏

周掌櫃:「身份的證明」是貫穿張瑞敏個人發展、管理思維和戰略邏輯的主線,這背後交織著個人命運和時代變遷的複雜關係,這也是本文的著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