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中美兩國元首七個月來首次通電話、也是在拜登上任以來第二次通話,這應該是當週全球政經局勢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在近幾週中國金融市場屢受新監管政策和宏觀層面壞訊息衝擊的情況下,這次通話也產生了些許穩定市場的效果,儘管很難持久。拜登政府似乎還從川普那裏學到了一些對華「極限施壓」的手腕:在川普時代,似乎每次兩國關係略有緩和跡象、旁觀者略鬆一口氣之時,也正是新一輪打壓和「偷襲」政策出臺之機——就在兩國元首通話一天之後,即有訊息稱美國商務部和貿易代表辦公室考慮對華發動「301」反補貼調查,可能導致新一輪關稅。

中美關係

拜登與習近平7個月來首次通話

美國高官表示,在白宮得出今年與美方會晤的中方官員「不願進行嚴肅或實質性的對話」的結論後,拜登提出了與習近平通話的請求。

中美關係有望解凍 歐洲股市小幅上揚

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領導人之間的通話,被認爲對風險偏好有「積極」影響。

看衰拜登爲時過早

盧斯:現在就看衰拜登,就像之前草率將他與羅斯福相提並論一樣,都過於情緒化了。與大多數總統一樣,他既非無能到無望,也非救世主。

中國經濟

反壟斷、嚴監管與共同富裕大討論下的冷思考

夏春:若自由沒有約束,即使放在平等之上,社會也可能陷入難以發展且高度不平等的境地,那些對市場自由合理約束,更重視平等的國家,纔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對象。

共同富裕如何實現是一個難題

鄧聿文:眼下共同富裕僅僅是在破題,未來要實實在在推進下去,中國的經濟、社會和分配結構均要發生較大改變,這會是一個艱鉅的工程。

爲什麼恆大的違約風險越來越高?

恆大面臨一個惡性循環:沒有足夠的現金完成項目,進而就無法通過售房獲得更多現金。恆大若違約可能對全球債市和中國經濟造成衝擊。

黑石終止30億美元收購SOHO中國的要約

黑石的收購要約以獲得中國反壟斷監管部門的批准爲先決條件,因無法在約定好的時間獲得監管批准,雙方宣佈終止交易。

「雙減」政策或促進中國教育國際化

肖經棟:「雙減」本身對國際教育並不會帶來較大影響。但在促進國際學校研發自主課程、讓中國教育更加國際化,進而吸引更多外國學生來華留學方面應會有促進作用。

阿富汗局勢

每週時事分析:中國對塔利班政策目標面臨巨大阻力

曹辛:塔利班新政府及其政策難以被國際社會所接受。如果塔利班不能得到聯合國和國際社會的承認,中國與之發展雙邊關係就會受到很大限制。

北韓局勢

北韓觀察:金正恩頻繁對政治局動大手術

葉勝舟:北韓既然是「家天下」,當然就是「一人黨」。金正恩說一不二、指鹿爲馬,高官們亦噤若寒蟬,伴君如伴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