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監管部門向阿里巴巴開出182億元人民幣的天價罰單,是過去一週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政經新聞。迄今爲止,金融市場對此的解讀似乎是「阿里利空出盡」,但對於其他中國網路巨擘是否也該鬆口氣,各方仍意見不一。另外一點共識是,如果只看結果而不問個中緣由曲折,中國對網路和科技巨擘的反壟斷監管實踐已然經此一役走到世界前列。

阿里巴巴的天價罰單

阿里被罰:反壟斷中的平臺如何重新定位

章凱愷:阿里遭鉅額罰款,我們能獲得哪些啓示?社會和資本的關係變化可能是深層次的驅動力。新形勢下,平臺經濟主體應如何重新自我定位?

阿里被處罰之後,高科技公司反壟斷的下一步是什麼?

陳歆磊:未來的反壟斷將體現在兩個層次的問題。首先是市場層次的問題,總體來說對市場將是利好。其次是市場和公權力之間的灰色地帶。

中國科技巨擘擔心成爲「阿里巴巴第二」

阿里巴巴接到創紀錄的28億美元罰單後,騰訊音樂和美團等競爭對手的員工擔心自己所在公司將成爲監管者的下一個目標。

Lex專欄:阿里巴巴創紀錄罰單並不是結束

對中國科技行業來說,對阿里巴巴的罰款標誌着一個監管新時代的到來。占主導地位的公司騰訊和百度很可能是下一個目標。

由阿里受罰看平臺經濟下一步

李楠、陳開宇:多年無序發展,中國網路平臺經濟已暴露出太多問題;以阿里爲標杆進行治理,可謂恰逢其時,「野蠻生長」模式不可能再繼續。

馬雲商業帝國似迎來休戰,螞蟻面臨整改重壓

與被處以182億元人民幣罰款的阿里巴巴相比,螞蟻集團面臨著一系列整改,即使螞蟻重啓IPO,估值也將大打折扣。

中國34家科技公司被要求一個月內整改

處罰阿里巴巴之後,監管機構召集34家公司開會,要求它們在一個月內「全面自檢自查,逐項徹底整改」,從而「充分發揮阿里案警示作用」。

中國經濟

中國一季度GDP同比成長18.3%

一季度數據突顯了中國經濟快速復甦的步伐。高漲的工業活動和較低的新冠感染率,已經推動中國經濟增速在去年底超過疫情前水準。

中國首季GDP數據的五大關注點

自新冠疫情導致中國經濟停擺已經過了一年,在去年第一季度的低基數上,預計本週五數據將顯示今年首季中國經濟成長強勁。

爲什麼中國網紅費用比美國貴很多?

趙瑩:雖然facebook和Instagram都一直在做直播嘗試,Ins也有類似的銷售促進平臺,但是那種即時消費的衝動感沒有被鼓動起來。

台積電在美中科技戰中面臨「站隊」壓力

在美中爭奪科技霸主之位的大背景下,台積電等臺灣晶片公司面臨兩難,是選擇市場更大的美國,還是發展最快的中國?

人民幣數位化將挑戰美元主導地位

哈森斯塔布:人民幣數位化,再結合其他宏觀經濟和政治因素,可能成爲加速美元作爲全球最重要儲備貨幣主導地位下降的關鍵。

中美關係

美國社會已喪失進行冷戰的條件

加內什:與幾十年前不同,當今美國社會崇尚個人自由。這未必是壞事,但它意味著美國社會更難長期動員起來對抗某個對手。

制裁中國超算實體:中美「軍民兩用技術」的脫鉤或將不可避免

王英良:對中國超算的商貿制裁,反映了美國對華安全戰略的外化。各種信號都表明,中美在「軍民兩用技術」上的商業融合幾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