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兩會」第一週,關於中國貨幣政策前景的擔憂和美國股市動盪的雙重衝擊,已經讓中國股市出現深度調整。與英美等遭受疫情重創的西方國家相比,中國國內相對較低的疫苗接種比例以及未來對中國經濟可能產生的影響,也越來越引起國內外觀察者的擔憂。

「兩會」與中國經濟

郭樹清兩會前發言:緊縮來臨?

周浩:郭樹清講話「刷屏」,在很大程度上似乎表明市場對於政策取向尚未取得共識;一輪資產的狂歡是否會戛然而止,只是時間可以給出答案。

郭樹清:很擔心國外金融市場的泡沫

中國銀保監會主席稱,歐美金融市場受到貨幣和財政政策推動,與經濟形勢不同步,而隨著境外資本湧入中國,這可能波及中國金融體系。

別樣春節之後,中國經濟走向何方

鍾正生、張璐:春節影響幾何,不能僅從個別領域準確把握。宏觀層面如何釐清其影響機制?中國經濟和全球通膨的演化會走向何方?

2021年中國GDP成長目標:6%以上

中國全國人大會議週五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宣佈今年目標是GDP成長6%以上,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

恆大汽車爲什麼能讓香港富豪大出手?

全球負債最重的地產企業力爭成爲電動汽車領軍者,還獲得一些有影響力的投資者的投資,其電動汽車子公司的股價今年上漲了81%。

華夏幸福違約突顯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壓力

華夏幸福規模5.3億美元的債券出現違約,標誌着中國負債累累的房地產行業和相關國際投資者面臨著最新考驗。

航運集裝箱「一箱難求」對中國出口商造成衝擊

中國對西方出口激增,加上疫情導致港口無法正常運轉,使得很多集裝箱迴流不暢,造成船隻在港口外排隊,運費飆升。

流量經濟,最終可能導致集體「不經濟」

劉功潤:無論從外在還是內在看,流量經濟都具有一定邊界,從目前的發展趨勢看,其固有的「不經濟」性已經開始顯現,需要引起重視。

中美關係

拜登對華戰略:一樣強硬,但需藉助聯盟

美國新政府認爲,如果能與盟友密切合作,它就能構建更有效的對華戰略。問題是拜登能找到多少志同道合的夥伴,特別是在歐洲。

解碼美國「政-智旋轉門」:哪些智庫的對華研究最具影響力?(上)

丁邁琦、徐子嶽等:根據我們的獨家評估模型計算出的最新數據,我們初步制訂了當前美國智庫對華研究影響力前15名的名單。

解碼美國「政-智旋轉門」:哪些智庫的對華研究最具影響力?(下)

丁邁琦、徐子嶽等:我們詳細介紹一下當前美國智庫對華研究影響力前15名,包括美國企業研究所、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大西洋理事會等。

中國企業出海新時代

美厄「5G排華」協議令厄瓜多出口商陷入不安

該協議的條件是將中國電信設備企業排除在厄5G網路之外。這在越來越依賴對華出口的厄瓜多引發了不安。

TikTok如果撤離印度將意味著什麼?

王英良:從持股人以及商業邏輯上講,TikTok撤離印度具有較大機率。這對TikTok的全球發展戰略和中印關係都會產生相當的影響。

圍獵中國跨境電商賣家——一場針對中企的智慧財產訴訟亂象

張寧:大量針對中國賣家的美國商標侵權訴訟沒有足夠法律基礎,但中國賣家對美國法律的陌生和不敢對抗的心理滋生了此類特殊的「盈利模式」。

疫苗政治

每週時事分析:也談中國人爲何多不願打疫苗

曹辛:中國疫苗注射的數量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絕對數量不低,但按照中國14億人口的基數來比較,不到4%的比例確實顯著偏低。

中國新冠疫苗接種工作進展緩慢

由於國內疫情受控降低了接種的動力,中國目前的接種率遠低於形成羣體免疫所需的水準,令人擔憂對國際旅行的限制將持續至明年。

美國及其亞洲盟友計劃利用疫苗戰略抗衡中國影響力

拜登政府利用「四方安全對話」框架,與日本、印度和澳洲舉行會談,商討在亞洲地區分配新冠疫苗的計劃。

疫苗時代的「效率優先」與「同舟共濟」

蒂姆•哈福德:接種了疫苗的人該不該優先享受更多行動自由?在走出疫情的艱難時刻,我們需要認真思考效率與公平。

義大利阻止向澳洲出口阿斯特捷利康疫苗

義大利根據歐盟的疫苗出口管制阻止了25萬劑牛津/阿斯特捷利康疫苗的出口,此舉可能加劇全球在疫苗採購方面的緊張局勢。

爲何英國疫苗注射覆蓋率能居歐美之冠?

何越:2021年英國的科學大國優勢開始展現,進入了科學抗疫階段,目前疫苗注射覆蓋率居歐美第一、全世界第三。

疫苗攀比之風日盛

施裏姆斯利:五個月前人們肯定希望甭管什麼疫苗先打上一針再說。但一針下去,突然間他們就成了疫苗界的簡西絲•羅賓遜。

特別推薦

不必拯救縣域中學

劉遠舉:所謂拯救縣中,關注的是學校,而非學生;關注的是縣教育局局長的利益,而不是學生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