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來,美國疫情的第二波雖然早已在預期之中,但其劇烈程度還是超過了很多人的想像。隨著多個先前冒險開放經濟的州再次陷入公共衛生危機,全美經濟復甦效果越來越不樂觀。這一方面會沉重打擊川普的連任希望,另一方面也讓人不得不爲重新回到巔峯的美國股市捏一把汗。同時,巴西和印度等大國的疫情迅速惡化,令全球抗疫前景更加暗淡。

美國政治與2020大選

波頓披露的川普「醜聞」將如何影響中美關係?

劉裘蒂:波頓的爆料證實,寄望川普帶動中國內部改革的人需要徹底醒悟,因爲那從來不是川普關注的重點。

拜登無法重振大西洋聯盟

加內什:威脅美歐關係的是一些不可阻擋的趨勢,而不只是川普。珍視這段關係的人,不該愚蠢到期待拜登能挽救它。

川普延長並擴大美國移民限制

川普出臺了全面的移民限制措施,以幫助美國人就業,但商界領袖們表示,此舉可能會降低美國的競爭力。

敢於叫板總統的華盛頓市長

執掌美國首都的黑人女市長鮑澤在白宮附近的馬路塗上「黑人的命也是命」大字。此舉讓她受到全國關注,被認爲有望成爲拜登的競選搭檔。

如何減少一個社會的種族歧視?

庫柏:過去人們花費大量精力揪出和羞辱個人種族主義者,但佛洛伊德之死讓很多白人意識到制度性種族主義現實。

中國經濟

貿易戰告訴了我們什麼?

沃爾夫:貿易戰經常被形容爲國家之間的戰爭,但一本最新的經濟學著作卻認爲,事實並非如此。

香港爲什麼難以替代?

田楠: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主要因爲中國內地金融開放的緩慢;香港最大的作用,正在於彌補內地所不能。

美日貿易戰後的日本經濟:失去的三十年?

歐陽輝、葉冬豔:近30年日本經濟雖成長緩慢,但人均GDP仍居世界前列,其高科技行業佔比也越來越高,經濟結構變得更加合理。

金融高層發聲,經濟趨勢何去何從?

徐瑾:陸家嘴論壇透露了什麼資訊?可以總結爲三個關鍵詞:穩健第一,對內發展,對外開放。站在歷史延長線上的普通人,如何應對變局?

茅臺登上全球釀酒商市值之巔

貴州茅台股價大漲,已成爲中國最受歡迎的烈酒品牌和全球市值最高的釀酒商,市值超過百威、帝亞吉歐和喜力之和。

中美對峙下的跨境投資

靜楠:中美關係緊張對跨境貿易和投資的影響如何?中西方是否有脫鉤的風險?中資企業將面臨怎樣的國際環境?

西方排擠華為的努力忽視了一個關鍵戰場

陳寒士:如果華為成功地在俄羅斯的5G建設中確立了主導地位,這將增強這家中國公司在爭奪其他新興市場的競爭中的地位。

非洲有多需要中國新基建?

梁海明:未來中國將和非洲國家擦出怎樣的火花?我認爲非洲國家與中國未來在AI+健康、行動支付、智慧城市和數據經濟領域的合作最值得期待。

全球疫情「第二波」

美國新冠肺炎病例數創新高

週六,美國幾個州的新冠肺炎單日新增病例數達到了創紀錄的水準,這導致各州開始重新考慮其開放經濟的措施。

疫情下德國屠宰場工人處境受到關注

社運人士一直很難讓公衆注意到以數萬外籍工人悲慘處境爲代價而獲得優勢的德國屠宰業,而疫情引發了全國性的反思。

脆弱與健壯:疫情之中的數據與觀念

劉遠舉:在復工與嚴控之間的權衡,沒有現成的範式可供參考,沒有標準答案。不過,科技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去找到最佳平衡點。

來自南韓的警告:恢復正常生活仍是「幻想」

南韓在疫情應對上較爲成功,但也一直無法徹底阻斷病毒。它的做法及面臨的挑戰可以爲其他嘗試解封的國家提供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