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

美國要得到稀土,提煉纔是抓手

託多羅娃:美烏礦產協議只是象徵性的雙贏。關鍵礦產的供應鏈瓶頸不在於開採,而是提煉。而中國在提煉領域佔據獨一無二的主導地位。

本文作者是巴克萊(Barclays)負責主題固定收益研究的主管

美烏礦產協議對雙方而言都是象徵性的勝利。基輔方面得到的好處是,美國會長期投資,從而保障烏克蘭擁有自由、主權的未來。而華盛頓方面有優先權獲取烏克蘭的礦產資源,從而有機會降低自身在一個戰略領域對中國的依賴。

然而,烏克蘭在關鍵礦產領域仍然不太可能突飛猛進。儘管人們往往關注開採——即烏克蘭地底下尚未開發的稀土、鋰和鈦等礦藏——但真正的約束來自價值鏈更往上的位置。瓶頸不在於把礦物開採出來,而是在下一步:提煉。在這個環節,中國的主導地位是無可匹敵的。

您已閱讀16%(252字),剩餘84%(129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