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科技比關稅更重要

如果美國真想重振製造業,正確的做法不是加關稅,而是降低對發展中國家互補性產品的關稅,同時大力補貼本土創新。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關稅一直被當作經濟政策的「武器」,用來保護本國幼稚產業,直到它們能獨立競爭。這種被經濟學家稱爲"幼稚產業保護論"的理念,可追溯至美國建國初期的財政部長漢彌爾頓提出的主張。戰後日本也靠關稅保護汽車和電子產業,南韓同樣用關稅扶持財閥,最終成爲出口強國。

但現在,美國打著「美國優先」的旗號重啓大規模關稅,反而給了其他國家藉口——紛紛築起貿易壁壘,庇護本土幼稚產業。原本由西方主導的國際貿易規則,現在越來越像「誰拳頭大誰說了算」。

您已閱讀16%(225字),剩餘84%(116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流觴論道

「流觴論道」是一個討論經濟話題的專欄,關注經濟金融方面的核心問題,亦涵蓋科技發展與國際動向等時事熱點。我們以文會友,期待與大家共同探討。

金濤:美國羅徹斯特大學數學博士、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教授、清華大學恆隆房地產研究中心貨幣與財政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國金融學會理事。金濤教授也在WeChat公衆號「金巖諮詢」與「新世說」上撰寫文章。

金刻羽: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擁有哈佛大學經濟學本科碩士博士學位。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