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

美烏立場南轅北轍 和平協議艱難曲折

葉勝舟:澤倫斯基視烏領土爲不讓步「紅線」,想要安全硬約束;川普卻是二戰後最親俄的美國總統,只願提供安全軟約束,希望俄烏妥協。

3月23日至25日,美俄、美烏分別在沙烏地利雅得進行俄烏短期停火的技術會談。3月25日,美方發表聲明稱,已就黑海航運安全、能源設施停火等達成共識;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坦率告訴媒體,與俄方談判「最艱難的問題」爲領土問題和全面停火問題,烏方沒有就領土問題與美俄達成任何共識,美國就烏克蘭礦產提出新的協議草案。

3月26日,烏議員熱列茲尼亞克獲得美國的新資源協議檔案,27日在社交賬號上披露要點,吐槽新協議「對我們不利」、「簡直糟透了」,包括但不限於:美國人在所有新基礎設施項目上有「優先權」;對出售烏資源給其他國家有否決權;對基金管理有否決權;可自行決定獲取利潤;協議無限期有效;任何修改均需美國同意。烏經濟學家謝列梅塔直言,這個檔案「實際上把烏克蘭變成了美國的殖民地」。

2月28日,美烏元首在白宮媒體直播時激烈爭吵和崩盤,罕見生猛,史無先例,震驚世界。並非如有的媒體主筆認爲是澤倫斯基「一場事先設計的表演」,而是一場突發且失控的外交災難,直接原因並非美國副總統范錫煽動而是澤倫斯基耿直,深層原因是川普與澤倫斯基的立場南轅北轍,難以調和。

您已閱讀14%(465字),剩餘86%(289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