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

美烏元首峯會崩盤:肢體語言與性格特徵分析

葉勝舟:澤倫斯基過於剛硬耿直,很多言行激化了雙方矛盾,這次外交災難其責任超過范錫。范錫權力癮重、見風使舵、鏡頭表現欲強。

美東時間2月28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與美國總統川普、副總統范錫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記者時爆發激烈爭吵。全球爆火刷屏的會見影片全程約50分鐘,大致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前23分鐘,理性平和;第二階段隨後17分鐘,雙方觀點格格不入;最後10分鐘失控崩盤。不妨從肢體語言、性格特徵兩個維度分析。

肢體語言

澤倫斯基在川普說開場白時,兩手互握,手指不斷移動互搓,表明內心緊張與不安。答記者問時,表達強硬訴求,身體逐漸放鬆,侃侃而談,進入狀態;同時身體側向川普,表示親近,也是本能地尋求保護。

您已閱讀8%(243字),剩餘92%(293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