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併購

爲什麼跟美國做朋友很難?

李維士:日本製鐵收購美國鋼鐵所遇到的諸般困境,顯示出「友岸外包」很難實現。

「腦腐」(brain rot)、「熊孩子」(brat)、「男播客主播」(bro-caster)——總體而言,2024年誕生了不少年度辭彙候選詞。對這些新詞進行一年一度的盤點,揭示了過去這一年是怎樣的一年,也揭示了過去這一年中的我們成爲了怎樣的人。

同樣具有啓示性的是過去一年爲哪些些辭彙舉行了葬禮——那些因爲遭受了某種致命創傷而失去意義,已經悄然消逝或在2025年面臨死亡的辭彙。「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便是其中之一。在經歷了慘烈的一年以及圍繞日本製鐵(Nippon Steel)試圖收購美國鋼鐵(US Steel)的駭人故事後,「友岸外包」這個詞的生命可能已經所剩無幾。

有人認爲,「友岸外包」這一概念——即將供應鏈調整至被視爲長期可靠盟友的國家中——過於趕時髦,註定無法持久。也有人認爲,這個詞是出於一種懷疑主義被打造出來的,是爲了掩蓋一種「非友即敵」式的拉幫結派,因此註定會被某種更務實的東西所取代。

您已閱讀23%(410字),剩餘77%(135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