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科學

我們應該擔心AI擁有感知能力嗎?

阿胡賈:現在的悖論是,企業正競相構建更智慧、更像我們的AI系統,同時又擔心AI系統會變得太智慧、太像我們。

本文作者是科學評論員

關於人工智慧是否會達到或取代人類智慧的討論通常被框定爲智人面臨的生存風險之一。一支弗蘭肯斯坦式的機器人軍隊起義,並攻擊它的創造者。默默處理政府和企業事務的自主人工智慧系統,有一天會計算出,如果人類被排除在外,世界將運行得更加順暢。

如今哲學家和人工智慧研究人員在問的是:這些機器會發展出感到無聊或傷心的能力嗎?今年9月,人工智慧公司Anthropic任命了一名「人工智慧福利」研究員,以評估其系統是否正在慢慢走向擁有意識或自主性,如果是的話,是否必須考慮它們的福利。上週,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就同一問題發佈了一份報告。他們寫道,技術發展的速度帶來了「一種現實的可能性,即在不久的將來,一些人工智慧系統將具有意識和/或強大的自主性,從而在道義上意義重大」。

您已閱讀20%(334字),剩餘80%(135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