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人工智慧

產學研深度融合驅動AI科技未來——專訪香港理工大學趙汝恆副校長、張磊教授

在全球科技創新的浪潮中,人工智慧與高新技術領域的合作已成爲推動經濟轉型和社會進步的關鍵力量。AI能爲中國手機廠商的競爭帶來哪些改變?

在全球科技創新的浪潮中,人工智慧與高新技術領域的合作已成爲推動經濟轉型和社會進步的關鍵力量。作爲創新驅動的核心,產學研合作不僅是學術界與產業界之間的橋樑,更是促進技術進步與人才培養的催化劑。近期,FT中文網採訪了香港理工大學的趙汝恆副校長和張磊教授,探討了如何通過高效的產學研合作推動人工智慧等領域的跨越式發展。趙汝恆教授爲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和熱能及環境工程講座教授,主管大學在研究與創新、知識轉移和創業方面的策劃和發展工作。張磊教授長期致力於電腦視覺、影像處理、模式識別等方向的研究,是底層視覺方面的國際權威學者。他同時擔任著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 (TIP)的高級編委,IEEE Tra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TPAMI)、SIAM Journal of Imaging Sciences等多個國際期刊的編委。

以下是採訪實錄,

FT中文網:能否請您簡要介紹一下您的學術背景以及這些年來的主要研究方向?

您已閱讀7%(467字),剩餘93%(576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