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財富管理

全民炒股漸終結,財富管理冉上行

古堯:全民炒股時代落幕,意味著專業投資者時代到來。法人投資者更有耐心,有著更爲多樣化的投資目標體系,因而對證券經營中介機構的服務需求也更爲多樣。

全民炒股時代終結?

電視劇《繁花》熱播時,坊間多懷念當年那個「全民炒股」時代的火熱勁。實際上,就從個人投資者人數而論,現在個人投資者規模更爲龐大,按照現有公開數據,A股個人賬戶2000年末爲5851.8萬,而到2015年6月末則達到了2.25億(此後數據停更);按照上海自然人賬戶數成長情況,2015年後賬戶數成長雖放緩,但應仍有不少成長,上海2015-2022年自然人賬戶數從約4000萬成長到了約4600萬。然而,儘管開戶數在成長,坊間仍感覺當前「炒股」已越來越後繼乏人了。

社會「炒股」消退認識形成或受以下三因素影響:普及性、時代性、結構性。資本市場發展和公衆金融認識度提升,使得股票投資成爲司空見慣現象;從心理學角度,熟識現象往往被忽視,甚至視而不見、耳聽不聞。經濟和社會進步使得投資選擇範圍擴大,年輕人面臨更多可選投資選擇,股票投資因其高風險性在年輕人選擇中並不居優先地位,因而當代年輕人對股票投資的熱情普遍比父輩低,以致坊間調侃現在的「炒股」主力人羣需要戴上老花鏡看螢幕了。更爲重要的是,個體股票投資者持有賬戶的規模分佈發生了變化(上證所),量大面廣的持股市值10萬元以下的投資者持股市值佔比從2011年的4.9%,下降到了2022年的0.7%,持有市值規模從5878.8億元,下降到了3252.0億元;同期持股1000萬自然人戶持股市值佔比則從2.0%,增加到了11.8%,持股市值規模從2481.2億元,上升到了54515億元。這意味著,市場上的大玩家「塊頭」越來越大,相應地「小蝦米」數量在減少,2011-2022年,持股10萬元以下的自然人賬戶數,從2726萬戶下降到了2305萬戶。

您已閱讀32%(700字),剩餘68%(148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