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

Lex專欄:監管方將始終難以跟上人工智慧的發展步伐

如何界定生成式AI的系統性風險是目前比較棘手的事情,歐盟和美國訴諸算力指標,而隨著AI能力逐步發展,未來會出現更多問題。

全球立法者都在與人工智慧(AI)較量。立法者早期雖付諸巨大努力,但進展緩慢。歐盟《人工智慧法案》(AI Act)率先出臺,篇幅長達144頁。但是,由於法規的制定遠遠落後於創新的步伐,歐盟不得不中途增加一章關於生成式AI的內容。

AI技術幾乎涉及各種經濟、金融和社會問題。因此,需要採取很多防護措施。

歐盟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基於幾項原則對數據實施保護。與之不同的是,《人工智慧法案》遵循產品安全的理念,方法類似於對汽車或醫療設備的監管。該法案試圖量化和解決風險,確保AI上市前達到若干標準並經過驗證。對此,我們可以類比汽車上市前的碰撞測試。

您已閱讀28%(275字),剩餘72%(71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