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

經濟學家不能過於依賴原則

帕裏克:因果理論或許有助於簡化理解,但現實遠比理論複雜。

在整個發展中世界,一些婦女每天仍需步行數英里爲家人取水。因此,打井是許多發展機構青睞的項目,既可以減少水媒疾病風險,也可以節約婦女的時間。然而,這些看似有用的舉措有時也會失敗。

阿富汗戰爭期間,美國海軍陸戰隊發現,村裏一口新打的井被破壞了——不是叛亂分子乾的,而是井所方便的婦女乾的。爲什麼?因爲每天步行去取水是那些婦女逃離家庭生活的唯一機會。她們的行爲說明了一個關於政策制定的簡單但常被遺忘的道理:某個地方的真理未必適用於所有地方。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ceteris paribus)是社會科學研究中常常使用的原則。通過評估一個變數對另一個變數的部分影響,踐行此原則者可以確立因果關係。然而,這種方法有時可能會助長片面思維。

您已閱讀21%(320字),剩餘79%(120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