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政策

若哈里斯勝選,歐洲就萬事大吉了嗎?

斯蒂芬斯:無論美國大選結果如何,歐洲各國都將不得不爲自己的安全承擔更多責任——從大幅增加國防支出開始。

本文作者是英國《金融時報》特約編輯

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取代喬•拜登(Joe Biden)競選美國總統後,歐洲各國首都明顯鬆了一口氣。沒錯,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對烏克蘭發動戰爭後,拜登一直是歐洲的好朋友。但在這些事情上,歐洲不能感情用事。民調不是表明81歲的現任總統幾乎肯定會輸給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嗎?

歐洲對其與美國關係的看法,往往在自滿與不安全感之間搖擺,偶爾還會夾雜陣發性的怨恨。今年大部分時間裏,占主導地位的是上述三種情緒中的第二種——擔心川普將會勝選,然後敲響美國安全保障的喪鐘。現在的危險在於,哈里斯的總統候選人資格使自滿情緒重返歐洲人的討論。

您已閱讀16%(315字),剩餘84%(160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